三歲的鍇,愈來愈有自我的意識,很多事情都想自己來,不想要大人幫忙,就連唱歌也不要你合音,這個時候,溝通方式得改變,要他心服口服,就得做球給他,讓他覺得自己擁有「主控權」。
只是,馬麻的梗得鋪好,才不會造成二敗俱傷的場面,今天,鍇又因為730(7:30分)時間到,要收玩具準備出門而不高興,反正他永遠都有沒玩夠的時候。
把拔嘆氣地望著發脾氣的鍇:「趕快收一收啊,要遲到了,每天都弄到愈來愈晚….」,把拔開始發起牢騷,鍇拗起來可是固執得很,加上火爐般的氣溫的確很容易讓人跟著火大,我開始試著跟他商量。
「鍇鍇,那我給你一個機會,我讓你735再收,要不要?」,鍇遲疑地楞住,不信任的眼神看著我,好像怕掉入什麼陷阱,搖頭表示不要。
「你不要735,那這樣好了,你要736收,還是733收?」,我拿掉他不要的選項,再給了其他二個選擇,鍇猶豫了一下,我重覆問了二次…
「那我要733收玩具…」,鍇對數字的大小觀念還停在圖象思考,也就是他看到五顆蘋果知道>三顆蘋果,但還不會直接轉換成5>3,更別說對時間的概念了。
所以他很開心地選了733,重點在於是他自己決定的,不是由我決定的,面對那種無法克制的「反骨」,我也只能順勢而為,所以在設計選擇題時,千萬不要給個模糊的選項,或者給個自己不能接受的選項,那只會讓你又得多費唇舌去勸他放棄那個選項,等於是自打嘴巴,所以我問他要736還是733,二個都是我能接受的範圍,不論他選哪一個,對我來說都ok。
例如:「...那再玩一下就收玩具」,所謂的「一下」就是個模糊的定義;又例如:「...那你自己說你要玩到幾點?」,如果你要他自己說,那你就要尊重他說的決定,這個時候給「問答題」,往往會自找麻煩。
在他小小的自我意識抬頭的時期,善用這一點有時能夠解決很多的紛爭,媽媽只能不斷發展出不同戰術來應付這些日常瑣事。
「好了馬麻,733了,我們來收玩具吧!」,鍇看著電子鐘翻頁的數字,甘願地收起玩具,多 花三分鐘,事情圓滿解決,有時讓孩子覺得他有贏到的感覺,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呵!